為緬懷革命先烈,深入學習黨史,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不斷奮進的智慧和力量,公司第七團支部近日開展“紅陵旭日,尋跡百年”主題團日活動。
一、紅陵旭日
在了解過背后的英雄故事后,公司第七團支部的青年們來到有著“紅陵旭日”之稱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前緬懷。
今天,是千萬個和平安寧日子中平凡而珍貴的一天。然而,這樣平靜生活的背后,卻凝聚著先輩們奮不顧身、英勇抗爭的汗水與鮮血。站在這座直徑達43米的宏偉陵墓前,青年們的心中充滿了無盡的尊敬與感激。祭奠英烈,不僅是對他們的深切追思與緬懷,更是對他們革命精神的弘揚與傳承。每一座烈士陵園,都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,矗立在人們心中。陵園中心的廣州起義紀念碑——一座沖破巨石、直指蒼穹的槍桿雕塑,仿佛在訴說著:盡管廣州起義的槍炮聲已經遠去,但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和卓越功勛,卻永遠鐫刻在人民的心中,激勵著新時代青年們不斷前行。
二、循跡百年
廣州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,100多年前,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在此打開。為進一步了解黨的歷史,提高政治覺悟,青年們前往廣州近代史博物館進行學習。
展出的每一件文物,都在無言訴說革命先輩為救國圖存所作出的犧牲,他們甘愿化作點點星火,照亮漫長而黑暗的夜晚。革命的道路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,但總有那么一群人于風雨跋涉,一路塹山堙谷,鑿百川、貫千江,用一腔熱血匯聚成滔滔洪流,推動著后人不斷前行。
一百多年來,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的奮斗歷程,生動縮影了黨苦難而輝煌的歷史。越是深入學習黨史,青年們愈發堅定了信仰、信念與信心,從紅色歷史中傳承紅色基因,汲取奮進力量,不斷在拼搏中努力實現自身價值。
三、展物筆記
1、《支部生活》周刊
中共廣東區委在廣東大學成立黨總支部,編制了此周刊,它濃縮成了近代史中構建華南精神堡壘的一小部分。時至今日,支部生活依然是工作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。通過參與支部活動,黨員們能夠接受黨組織的悉心教育,進而提升個人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,發揚自身優點,克服存在不足,及時糾正錯誤,確保全體黨員在思想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。正如這份殘頁上所寫:“只有在思想上,我們不能讓步!”
2、紅布帶(一級文物)
參與廣州起義的人員來自各行各業,包括工人、農民和士兵。他們雖沒有統一的服裝,但每人佩戴著一條紅布帶,纏繞于頸間或綁在手臂上,這紅布帶成為了廣州起義最為鮮明的標志。盡管廣州起義最終失敗,大部分紅布帶伴隨著烈士的鮮血被深埋于戰火的廢墟之下。然而,有一條無形的“紅布帶”卻歷經風雨而不朽,那便是——永不熄滅的革命精神。
四、結語
薪火相傳,歷史回響。黨之所以能歷經百年風雨而風華正茂,飽經磨難卻生生不息,正是憑借那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,這份精神跨越時空,至今仍然激勵著新一代青年堅定前行。
此次主題團日活動,既是對青年們的一次黨史教育和黨性洗禮,也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煉。大家紛紛表示,作為新時代青年,將賡續紅色血脈,把愛黨之情、報國之志轉化為干事創業的不竭動力,以更加昂揚的斗志、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務實的作風投身到各項工作中。公司團委將持續以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為載體,強化青年思想引領,搭建交流成長平臺,不斷為公司發展注入強勁活力與無限希望。(文圖/全淦)
